- 2225
校党委书记李来清在2024年上学期开学集中学习上的报告
- 作者:
- 编辑:
- 来源:
- 时间:2024-02-23
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以斗争的
精神状态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李 ?来 ?清
(2024年2月23日)
?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作一堂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以斗争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为题的开学工作报告。这既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工作要求,也是站在学校发展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瞄准学校发展目标,对未来几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考,更是推进学校内部改革创新的一次动员会。报告将从“为什么要改革创新”“在哪些领域改革创新”和“如何有效推进改革创新”三个方面展开。
一、为什么要改革创新——解决学校发展“六个难题”的必然要求
学校自2020年3月新建升格以来,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成为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1.社会难认可。在国内外,大学都有层次之分,社会对高校的认可根据其综合实力也有高低之分。比如,我们熟知的世界名校有麻省理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国内名校有清华、北大等C9成员校。在全国1489所高职(专科)学校中(数据出自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在全国高职院校600强榜单中,以师范(含幼儿师范)命名的仅11家上榜,排名最高的新疆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316名。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办得最好的反倒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国内对高职院校的认可主要基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教师、学生两个层面)、重大课题立项结题、规划教材编写、学生就业率(尤其是优质就业)等几个维度。办学65年来,我们培养了大量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艺术表演人才,但优秀校友数量不多,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技能大赛上获奖鲜少,我们所期待的就业卖方市场从未出现,高端就业更是无从谈起。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不高,根源于学校办学实力不强,学校影响力不大。
2.人才难引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没有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生培养就无从谈起。学校现有大部分专任教师都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但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缺乏主动性,或者浅尝辄止,学习不深、理解不透、运用不好。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近几年,我们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名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优秀教师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由于衡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沿海地区和省会长沙,加之学校知名度不高,没有地域、政策等优势,效果不理想。在技能人才和企业导师引进方面,受到身份、编制、薪酬等因素制约,也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迈出实质性步伐。
3.生源难持续。没有充足的生源,学校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质生源不足,学校高质量发展无异于海市蜃楼,根本无从谈起。从我校2020年升格以来,湖南省乃至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含普通高考、对口高考)呈逐年增加趋势。2020年我校高考录取分数线文科排全市第一,理科仅低于高铁职院,还超过了早于我校升格的湘南幼儿师专、怀化师专等学校。此后,我校报考人数增长乏力,录取分数线逐年走低。去年更是排在全省师范类专科院校倒数第二,除了小学教育类专业,其他专业都需要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出现这种状况,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一定关系。但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学生宿舍严重不足、住宿条件较差引发的负面舆情对考生报考有较大影响。
4.产教难融合。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产”与“教”的有机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产教融合的核心就是要有效解决当前我校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校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思想解放不彻底,存在“等靠要”现象(等企业上门、靠政府推动、要政策支持),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二是专业设置与地方发展匹配度不高,专业设置局限于传统思维,没有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与衡阳“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相关产业链结合不紧密;三是与相关行业企业缺乏深度融合,牵头成立的学前教育联盟、小学教育联盟,以解决学生实习就业为主要目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深层次合作,导致学生能力培养与幼儿园、小学、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缺乏长远规划,在落实学徒制,建设产业学院等方面过分看重当下利益,较少从学校长期发展考量。
5.就业难保障。就业关系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据相关报道,2023年,全国总体失业率高达20%,有600万16—24岁青年处于待业状态。我校2023年有毕业生829人,就业落实率为82.39%,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靠后。从具体专业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最高,超过96%;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最低,为62%;受考生和家长追捧的小学教育专业也不到75%。造成我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减少,民办幼儿园出现关停潮,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减少;二是国家对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加之大量农村小学撤并,专科层次的毕业生面临来自本科生的激烈竞争;三是部分毕业生素质能力不高,要么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无法就业,要么存在本领恐慌不敢就业。
6.同质难突破。根据权威数据,我校开设的教育类专业在省内高职院校布点数量如下:学前教育专业22个、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21个、早期教育11个、小学教育10个、美术教育9个、舞蹈表演9个、现代教育技术9个、音乐表演9个、音乐教育8个、小学数学教育5个。以此来看,省内教育类专业同质化之严重、竞争之激烈,在全国范围内也绝无仅有。在促进学校发展的道路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与早于我校升格多年的湖南幼儿师专、湖南民族职院相比,我们没有先发优势;和位于省会的长沙幼儿师专相比,我们没有地域优势。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路只会越走越窄、越来越艰难。
认清以上形势,深切感受学校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是安于现状、直接躺平,还是知难而进、化危为机?以斗争的精神状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赢得这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是我们每一个衡阳幼儿师专人必须作出的正确选择。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省委书记沈晓明新年上班第一天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部署会上指出,解放思想是我们党迈步向前、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凝聚共识、破解难题,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没有发展上的跨越。当前,我校发展到了迫切需要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1531”战略目标,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幼儿师范高等院校,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二、从哪些领域改革创新——学校改革创新的“十个转变”
(一)人才培养要从专业导向向全面发展模式转变
1.坚持以技能培养为主。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教务部门、各系部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专业技能基础知识,通过实习实训、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胜任岗位工作。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根据新时代人才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要求,通过开设选修课、辅修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爱,使学生既掌握社交礼仪、琴棋书画等传统知识,又知晓投资理财、民商律法等立足现代社会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模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引导教师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回归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角色定位。改革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完善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兴趣小组、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勤学、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持续推进多元评价方式改变革。构建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工具多样的评价体系。将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评价从考试成绩评价为主向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
(三)专业建设要从以师范为主向师范与非师范并重转变
1.坚持办好师范教育类专业。根据“按专业建群,按群设系”的原则,重新调整系部专业构成,组建专业群。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2个专业群,力争2025年实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坚持“一专多能、素质全面”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门类,优化课程设置,从专业课程、教学基本功、实习实训等多个方面不断提高专业培养水平。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力争3年内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突破。学前教育专业群对接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育理论与早教机构、幼儿园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小学教育专业群课程模块、实践教学等建设,提升专业区域引领辐射力,助推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2.积极发展非师范类专业。依托现有师资、设施等办学优势,全面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衡阳市“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建设数字技术、艺术表演2个专业群。积极开展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专业设置论证工作,再新增5-8个紧密对接需求链、产业链的非师范类专业。对照专业建设标准,结合产业需求,加强专业规划、课程设置与开发,探索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合作培养模式。
3.做好现代服务类专业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响应国家“幼有优育”政策,紧密对接医养健康、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建好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加强与民政、医养结合医院、养老院、月子中心等实体企事业合作,实施工学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一揽子解决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
(四)办学层次要从立足高职高专向瞄准本科院校转变
1.积极争取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在努力办好专科层次教育、尽快实现“双高?!苯ㄉ枇⑾畹幕∩?,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本科师范院校联合办学,培养学制为“4+0”或“2+2”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生。
2.稳妥推进专业升本工作。加强与本科院校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学校整体升本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选择1—2个办学基础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申办本科层次教育,为整体升本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3.前瞻性谋划整体升本工作。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和独立学院转设的契机,谋划与衡阳技师学院合并升本,整合办学资源、拓展办学专业,实现优势互补和办学层次的整体提升。
(五)绩效考核要从“吃大锅饭”向“多劳多得、奖优罚劣”转变
1.坚持“基础保障与重点倾斜相结合”原则。以“基本工资看身份、绩效工资看贡献”为导向,以“分类管理、按等分配,多劳多得、奖优罚劣”为重点,构建以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为大类,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制度。既要向一线教学科研工作者倾斜,又要保障行政管理人员的利益;既要打破“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弊端,又要防止唯钱是图和“精致利已主义”的价值追求,全面调动和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2.坚持绩效奖励与提拔重用相结合的原则。要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在绩效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同志,不但要给予经济上的奖励,拉开与一般人员的收入差距,而且要根据岗位职责需要,优先提拔重用。
(六)工作管理要从低效低质向高效高质转变
1.优化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内设机构,相近工作划归同一部门,避免政出多门或推诿塞责。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岗位,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工作人员,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2.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完成校内10000兆主干网络建设。实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三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校内OA办公、人事、教务、财务、学生、资产、图书等办公管理软件完成系统集成,实现随时随地可使用移动终端办公,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3.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要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制订工作流程图,优(简)化工作流程,并对外公示,提高办事效率,避免无效空转。定期对教职工开展职业道德、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七)职称评定要从重指标重资历向重实绩重评价转变
1.优化职称评聘管理办法。突出教育教学和实绩实效,把教育教学投入与成效纳入教师学术评价体系,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五唯”倾向。实行量化赋分、同行评议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评聘办法,从教书育人、师德表现、教学工作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优上劣下、统筹兼顾等原则,降低论文发表、比赛获奖权重,提高教学能力和育人成效比重。引导教师潜心教育教学,鼓励开展有应用价值的的学术科研。
2.探索动态聘任制度。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聘期考核,探索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对特别优秀者且符合条件的,可以破格评聘,不受指标或任现职时间限制;对不适应岗位工作者实行转岗分流、高职低聘或解聘,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聘任机制。
3.强化职称评聘过程监督。提高职称评聘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示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结果客观、公平、公正。
(八)办学模式要从独立办学向合作办学转变
1.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知名企业和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养老与健康管理、社区服务等专业,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岗位实训”的办学模式,实施订单式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服务型人才。在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等专业领域,依托自身优势,借助社会名师力量,联合培养优秀人才,力争向上向外多输出人才。在影视动画、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专业领域,探索与社会知名教育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既扩大专业领域,又为学校培养更多师资力量。
2.推动产教融合。提高数字技术、现化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群的建设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立足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对接新兴产业布局,积极与本土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校城融合发展,主动承担实施更多校城融合项目,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3.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我校牵头创建衡阳市学前教育联盟、小学教育联盟的引领地位,建设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婴幼儿托育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我校的师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等培训方式,结合学校与省市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实际,拓展培训项目,积极服务社会发展。
4.探索国际合作。要树立国际视野,在学历教育、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大胆尝试,努力打通国际合作办学的突破口。
(九)系部管理要从统一管理向独立管理转变
明确系部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推动学校统一管理向系部自主管理转变,激发系部的办学活力,有力支撑“双高?!苯ㄉ琛QV饕械O挡康恼骞婊?、资源调配、指导服务、考核监督等工作。除上级有禁止性规定外,赋予系部在一定范围内充分享有人、财、物、事等方面的自主权。
(十)师资队伍要从知识型向“双师型”转变
1.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健全高水平双师队伍引进、培育、管理、服务、考核机制,推进校企共育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专业群带头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教师多维培养体系,到2025年,力争实现“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增至10人,省级精品课程5门的目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积极“引才引智”,建设人才积聚高地。实施高端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根据重点专业(群)建设需要,引进和招聘一批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引进、培养和聘任一批博士研究生教师。针对非师范类专业需求,引进一批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采取兼职、特聘等方式,从幼儿园、小学、高校、行业企业选聘名师、骨干教师、企业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打造高水平兼职教师团队。
3.实施“校企共育”计划,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小学、幼儿园、相关产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和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教学改革或企业技改,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建立园校、校企人才双向互派机制,实现师资水平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专业教师与小学幼儿园、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采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支持提升教学能力,促进职业发展。
三、如何有效推进改革创新——做到“四个坚持”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改革创新必然涉及各种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要凝聚师生共识、形成发展合力,确保改革创新沿着正确方向有力有序推进,学校党委必须牢牢把握领导权和主动权,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才能保证改革创新的各种政策、措施能够自上而下得到贯彻实施,从而真正突破利益格局、打破?;け诶?形成公平高效的发展环境。
学校党委要成立“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内部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各专班要制定工作路线图和任务进度表,明确各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对专班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汇报、一年一总结,确保当月见行动,当年见成效。要按照“下级对上级负责,成员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专班考核机制,并将专班工作职责和任务进度表挂网公示,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币瓿筛母锎葱氯挝?,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日前,中共湖南省委发出了《关于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通知》,我们要精心组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这次大讨论,把全校教职工思想统一到省委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的改革创新上来,做到真正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形成人人谈论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解决改革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要敢于承认问题。要提前做好“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不做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才能在工作中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其次,要善于发现问题。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优良传统,掌握利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经常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倾听师生意见建议,及时发现问题端倪,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为解决问题赢得先机。
再次,要科学分析问题。“检视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做好时刻斗争的准备,树牢解决问题的信心。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症结。
最后,要善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临机决断能力。要聚焦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重要任务,及时掌握民情民意,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在推动学校发展的同时,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四)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工作的方法论。稳和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就我校改革创新而言,稳中求进就是要立足稳,力求进。稳是前提,是基础,进是方向,是目标。只求稳不求进会错失良机,只求进不求稳会欲速不达。在改革创新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广泛征求意见,慎密论证,科学决策,符合教育管理工作规律,体现“稳”的属性。同时改革创新又要站得高,看得远,格局要大,视野要宽,要抓关键,改堵点,有明显的目标,体现“进”的属性。也可以说,这个“稳”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实施“1531”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进”就是要求我们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人事劳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尽早实现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幼儿师范高等院校的奋斗目标。